回答(1)
1. 模型外观随数据变化
颜色变化:接入数据后,根据数据的数值大小或类别来改变三维模型的颜色。比如在展示城市不同区域的污染指数时,将城市的三维地图模型作为载体,污染指数越高的区域,模型颜色越偏向红色;污染指数低的区域,颜色偏向绿色。在山海鲸中,可通过设置条件样式,关联数据字段与颜色属性来实现 。
材质调整:依据数据调整三维模型的材质。例如在工业设备展示中,根据设备的运行温度数据,当温度升高时,设备模型的材质从金属光泽转变为类似高温发红的材质效果,直观展示设备的运行状态。
尺寸缩放:根据数据量大小对三维模型进行尺寸缩放。以展示不同公司的年度营收数据为例,营收越高的公司,其对应的三维建筑模型尺寸越大;营收低的公司,模型尺寸越小,方便用户快速对比数据差异。
2. 模型位置与动画随数据驱动
位置移动:利用接入的数据控制三维模型的位置。在物流运输可视化中,根据车辆的实时 GPS 数据,动态更新三维车辆模型在三维地图中的位置,让用户清晰看到车辆的行驶轨迹和实时位置。
旋转与摆动:对于一些具有动态特性的展示,如风力发电机,可根据风速数据来控制发电机叶片的旋转速度和角度。风速越大,叶片旋转越快,通过这种动态展示方式,更直观地反映数据与实际场景的关联。
动画播放:将数据与三维模型的动画序列关联。比如在展示产品生产流程时,随着生产进度数据的更新,触发对应的生产环节动画播放,从原材料投入、加工制造到成品产出,通过动画的形式逐步呈现。
3. 数据驱动模型的显示与隐藏
4. 数据查询与交互反馈
点击查询:用户点击三维模型的特定部分,弹出与之相关的数据信息。比如在三维楼盘展示中,点击某一套房子的模型,弹出该房子的户型、面积、价格等详细数据 。
筛选过滤:通过设置数据筛选条件,改变三维场景的展示内容。在展示城市交通网络的三维模型时,可根据不同的交通流量数据范围,筛选并显示对应的道路,方便用户分析不同交通状况下的道路情况。
更多数字孪生可视化干货内容等你发现
了解更多内容